进入2020年以来,中国学术界屡爆惊雷。先后有2位免疫学院士大咖被质疑造假,随后又数次被Elisabeth Bik揭破中国学术界可能存在的“论文工厂”。进入7月份,加州教授付实名举报中科院明星学者Cell文章造假,随后又有自媒体质疑新科某校校长工程院院士收取“礼物论文”署名权。克日又冒出“天才昆明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奖的事件。
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看得应接不暇,也着实为中国科学界着急。且不说国家已经就学术不端的界定和处置惩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法例,如《关于进一步增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置惩罚学术不端行为措施》、《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置惩罚措施(试行)》、《关于增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
可是还是有些人在利益驱动下铤而走险,冒犯底线。幸亏国家正式出台了学术出书界的首个行业尺度《学术出书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该尺度已于2019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该国标对学术不端行为举行了详细界定。更让小编惊奇的是,原来小编以为只有论文作者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现在才知道论文的审稿专家和期刊编辑在论文评审和揭晓历程中也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真是让小编着实涨了见识。
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份11页的国标吧。最后,小编想提醒列位童鞋:任何署了自己名字的期刊论文,最好还是要认真研读一遍哦。否则以后一不小心当选了院士,每篇署名的文章都市被置于放大镜下仔细视察哦。
在大数据时代,任何蛛丝马迹都市无限放大。不是未曝,时间未到。
(接待关注民众号ISE学术前沿相识更多吃瓜事件和学术干货)。本文来源:开云体育官方首页网站-www.gdhrjx88.com
Copyright © 2004-2022 www.gdhrjx88.com. 开云体育官方首页网站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ICP备15221279号-1